2017年6月3日上午,法学院2016-2017年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项目结项汇报如期进行,汇报会分三组进行,分别由三位教研室主任郑文科、李长城、金晓晨老师主持,学院领导和其他老师分别到各组参会,采取项目负责人汇报、其他老师评议的方式进行。
第一组汇报如下:
第一组由郑文科老师主持,院长喻中教授作会议总结。
郑文科老师作了题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性与例外性》的成果汇报。郑文科老师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成果应用情况、团队合作、经费使用及总结展望等八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认为法学研究上应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工层面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选题方面进一步赋予学生参与空间。
王漪鸥老师作了题为《法律志愿服务学生评价培养机制研究》的成果汇报。王漪鸥老师从研究背景、其他高校法律志愿服务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完善方向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认为可以考虑成立“准律师协会”类型组织、吸引实务型老师参与志愿服务等途径进一步完善法律志愿服务培养机制。
李晓娟老师作了题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法学本科论文的写作培养》的成果汇报。李晓娟老师认为,应当强化法学论文写作课程在法学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并对法学本科论文写作培养机制进行变革,具体措施包括系统灌输、训练学生的相应写作技巧和方法,针对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重大缺陷问题明确具体对策,完善本科论文的评价体系。
刘润仙老师作了题为《<民法总论>课程应对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思考》的成果汇报。刘润仙老师从民总课程的特点与定位、民总课程与司法考试相同内容的分析、民总课程应对未来法律职业考试的思考等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
刘影老师作了题为《法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的成果汇报。刘影老师从法治人才培养的意义、法治人才培养的困境、突破法治人才培养困境的思路等方面介绍了研究成果,认为可以从引导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性教学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王剑波老师作了题为《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英文)与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的成果汇报。王剑波老师介绍了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的基本情况,招募队员情况,考察题的情况、完成书状情况以及比赛结果。
徐丽雯老师作了题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建设总结》的成果汇报。徐丽雯老师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介绍、课程建设的定位及目标、课程建设的重点难点及未来建设规划等方面介绍了该项研究成果。
喻中作了总结发言,认为此次会议具有教改结项功能与心得交流功能,并逐一回应了各位老师在成果汇报中提出的问题。
第二组汇报如下:
张娜老师就其主持的《法学课堂中法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汇报:首先,她就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收取进行了回顾。其次,针对法律概念枯燥、应试教学和漫灌式教学等问题,提出法律概念教学中的“教”要借助法律概念考证、案例教学法和引喻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最后,张老师提出对本学科的法律概念做充分的历史考证,为教学储备丰富资料,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增加实践教学来帮助学生发现法律的真谛,领会法律概念的价值。
翟业虎老师就其主持的《关于提升我院本科课堂教学的思考》进行了汇报:首先,翟老师认为政策导向和职业驱动要求提升本科课堂教学。其次,对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照本宣科”和偏重法条教育等进行分析研究。随后,他提出要建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运用典型案例进行课堂教学,重视方法性知识在法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改革学生考试与教学管理机制等来提升本科课堂教学。
李长城老师汇报的题目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优秀律师品质初探》。李老师首先对当前法学教育的时代和实践要求进行论述,认为应转变教育方式,通过法律诊所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优秀律师品质。其次,他从律师业者的问题,实践对律师素质的要求,以及诊所教育在律师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他提出法学教育应当以法律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和导向,而诊所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律师品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张鹏老师主持的题目是《宪法学案例教学研究》。首先,他分析了宪法学教学方式上的单一问题,并提出宪法学案例教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局面。其次,他从宪法学教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进行。最后,他认为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授课教学,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案例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等进行了具体阐述。
尹少成老师就其主持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汇报。首先,他从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如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等。其次,他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源于学术训练少、兴趣有限;教师指导不够深入;学校制度设计存在不足等。最后,他提出了明确写作目的、端正写作态度,设论文写作课程,加强基础学术训练,强化教师的论文指导,以及调整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等等来解决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措施。
张益铭老师就其主持的《构建高水平论文培养机制,促进学风建设》进行了汇报。首先他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变给培养工作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如碎片化阅读习惯导致认知的符号化、浅层化等。其次,他从价值、能力和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高水平论文培养机制应在赋予学生选题决策权,对学生进行可迁移的基础能力综合训练,以及让其获得完成论文的成就感。最后,他提出构建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依托学科的学生学术团体的建设(专业社团),论文大赛和重点培养对象的发现与培养等完善制度建设。
朱路老师对其主持的《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实效分析》进行了汇报。他结合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近几年的队员选拔、准备比赛、比赛过程、赛后总结等方面进行论述。结合比赛实践,他认为有三个地方需要反思,如选拔队员程序存在问题,暑期布置任务难以落实和暑期布置任务难以落实等。最后,他提出队员和研究员选取应以研究生为主,最好能够先修国际人道法课程等改进措施。
结合各位汇报人的发言,党委书记米新丽教授,谢海霞教授、魏庆坡老师等进行回应和讨论。与会各位老师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形成了广泛共识,并表示要为培养德法兼备法律人才做出贡献。
第三组汇报如下:
第三组汇报由金晓晨教授主持会议。李英老师汇报的项目为“法学院学生辅修财经类专业情况调查研究”,李老师以调查研究的形式分析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辅修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法学院学生辅修比例的建议。
李春媛老师汇报的项目为“新时期大学班主任工作初探”。李老师分析了目前大学班主任的构成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倡导大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并提出了大学班主任的整体工作思路。
李璐玲老师汇报的项目为“本科法学教学中的多层次交流问题研究”。李老师以2016年初专业公司对我院师生交流现状的调查评估数据为切入点,分析了我院师生交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交流启动、交流内容、交流方式、交流频次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高雁老师汇报的项目为“论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学徒式’培养”。高老师探讨了“学徒制”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介绍了美国的诊所教学法,德国、日本的司法实践教育,以及我国的临床法学,对学院制下如何发展法学实务教学提出了建议。
张世君老师汇报的项目为“‘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张老师介绍了“‘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实行的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对研究生招生和本科生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多年来,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项目为法学院教学育人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汇报会的成功举行契合了当前学校内涵发展的背景,必将有力推动法学院的快速发展。
文:陈寒非、魏庆坡、吴瑛楠;图:吴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