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法学院举办了以“法律思维的养成”为主题的新生入学教育之名师讲座。本次讲座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邀谢海霞教授担任主讲人,由副院长尹少成教授主持。
尹少成首先简要介绍了讲座的重要性及谢海霞教授的教育成果。为使得2025级新生及2024级转入法学专业的学生尽快融入法学专业教育,法学院策划了新生入学教育之名师系列讲座。谢海霞教授以“法律思维的养成”为主题是第一讲,后续将陆续邀请学院名师开讲。
谢海霞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主讲《国际公法研究》课程获评北京市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讲《国际法》课程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讲座伊始,谢老师阐述了选取“法律思维的养成”作为主题的初衷,并抛出“AI时代是否还需要学习法律”的问题,进而引导大家思考选择法学专业的原因以及法学专业的职业方向。她通过世界著名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例子,指出法律逻辑思维在法律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应注重法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她强调,法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怀有追求正义的梦想。由于每个人对正义的理解不同,实践中才呈现出多样性。规则无处不在,并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谢教授结合美国关税战等热点事件,说明法律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为社会提供稳定框架的意义。她还通过日常生活中信息泄露、被遗忘权等问题,以及微软公司与美国FBI的信息安全纠纷案例,指出新技术会推动法律制度的变革,法律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构建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
谢老师引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阶段论,阐释法律学习的不同境界,并为大一新生规划大学生活提出建议。她强调新生要重视课程学习、积累信心,面对繁重课业需养成主动学习和总结的习惯。谢教授还以离婚等现实问题为例,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思考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在四年大学时光中不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谢教授解答了大一新生在法律学习中常见的疑问。她指出法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加强记忆,也要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谢教授还与新生进行互动,通过麦当劳咖啡烫伤案、国际知名品牌鞋业案的设计思路与关税负担等案例,引导同学们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培养法律思维,保持批判性思考能力。
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顺利结束。谢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风趣生动,为新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本次讲座将对同学们的学业规划播下充满希望的种子,对成长形成深远影响,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文:温秦鄂;图:李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