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检验学生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项目成果,法学院于4月16日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结项答辩,由魏庆坡、张建、胡翔三位教师担任评审组长,褚睿刚、季冬梅、张金衿、孙宝玲、张爱桐、王文娜六位教师担任评委,形成涵盖多学科多领域的评审团队,助力学生完善比赛成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师生共研,助力成长。本次答辩的项目涵盖法律实务创新、社会热点调研、数字化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评审教师团队从选题价值、研究逻辑、实践成果及现场答辩表现等维度进行全面考核,并针对各项目特点提出优化建议。答辩过程中,评审教师不仅关注成果呈现,更注重通过提问与建议引导学生反思研究短板,从数据论证严谨性、成果转化可行性等方面提出意见,为学生其后续深化研究、完善成果指明了方向。
以赛促学,成果丰硕。本次答辩共计40个项目参与,经严格评审,7项凭借前瞻性选题、规范的研究方法和显著的实践价值脱颖而出,获评“优秀结项”,31项顺利通过,整体通过率达95%,充分展现了法学学子扎实的学术素养与创新活力。答辩组组长表示:“此次结项答辩中,同学们的选题很多都非常具有时代价值,既扎根法学理论,又回应社会痛点,将法学研究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展现了我院学子对社会实践的敏锐观察。”
大科创平台是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推动同学们学术研究与实务能力的双提升。法学院始终重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本次答辩工作既是对学生们比赛成果的采撷,也为学生们持续、深入开展创新研究,躬耕法治社会的科研新田提供了助力,学院将继续以赛事为平台,助力更多青年学子在科研道路上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文、图:郭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