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成立百年之际,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关于“接力百年,强国有我”的“扎根实践工程”的号召,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学校实际,法学院启动了2021-2022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学生在学院的精心组织领导下积极参与、认真落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深入红色教育基地,缅怀先烈革命奋斗历程。红色历史资源保护小组赴汝州、唐山、沂水、横峰、大兴区采育镇等地开展主题实践调研。调研了例如“马鞍驼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石榴嘴寨、桃花谷 爱国教育基地、潘家峪惨案大院、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包头营村的党史宣传地等”,通过与当地有关负责人员、看管人员、年老者进行交谈,更加清楚了解了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缺失;红色历史研究不足,英烈生平事迹宣介不足,逐渐湮没无闻等问题。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如“红色资源保护立法、创新党史教育学习方式、已修代租”等手段对红色文化遗址予以保护,不断赓续红色血脉。
用心体会家乡发展,感受社会发展巨变。通过调研不同农民群体对其土地权利的诉求,具体包括农民对其承包地的处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农民对其宅基地处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土地功能的转变;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利的价值取向。为了凸显研究目的,我们将所调研的农民分为以下几类:在农村拥有土地但常年在城镇生活工作的新市民;流动在城镇和农村之间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徘徊在城市化边缘失去全部或者部分土地的农民以及守候在农村的农民。通过与他们交谈,总结了不同类型农民对于现行土地权利的不同诉求,总体来看,农民年龄对农村土地退出的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非农就业人数等因素对土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爱疫情防控,传递社会正能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北京社区防疫调研小组在寒假期间赴北京市丰台区翠林二里社区和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街道开展实践调研。该调研主要围绕社区防疫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开展,并走访了社区防疫人员与社区群众。社区防疫人员工作严谨细致,严格落实关于防疫抗疫的相关政策,对外出和来访人员进行登记,并且向社区群众发放关于防疫的宣传册。小组成员与社区防疫人员进行了交谈,了解到他们每日对生活垃圾进行专业处理,对管控区域进行日常消杀,合理有序组织社区群众进行核酸检测。我们还对一些社区群众进行了采访,他们对社区防疫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这次调研让我们看到了防疫人员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人民群众对防疫工作的支持。
关切生产安全,培育安全管理法治意识。实践小组通过到部分饭店后厨实地观察、与管理人员交流、查看进货台账、学习监管法律法规等方式,了解到双桥区中小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视程度较高,但存在着经营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较少,仅是被动的按照本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记录进货数据、留存每日菜品样本的要求,缺乏自我监管意识等问题。为此全组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其中着重思考如何抓住中小餐饮企业经营者这个“关键少数”。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实践内容充实。活动开展期间,各社会实践小组目的清晰、分工明确,分别深入各实践活动基地开展活动,通过“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各项活动,近距离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在实践中传承了社会公德,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勇担时代使命、做有责任的当代研究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