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的课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如何做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证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等质效,我院教师们精心打造的六门慕课,在特殊时期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认可与好评,部分课程选课人数总计高达6000人次,产生了较好的社会评价与影响。有力的保障在线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线上学习效果。
《论语启蒙:<论语>的法典化解读》:第一次选课量就达5000多
沈敏荣老师主讲的《论语启蒙:<论语>的法典化解读》是基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内在人格思想的不明确,希望通过《论语》法典化解释来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格思想的发展,提出中国所处的改革开放时代需要传统仁学思想的支撑。作者提出,现代社会的构建源于文艺复兴之后激烈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民族国家与传统社会治理、王权与教会、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世俗与信仰、自然与文明,从14世纪到18世纪的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冲突中,最终沉淀出启蒙人格,而后才有《法国民法典》,之后的《德国民法典》离不开萨维尼提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人格,再之后日本现代化与其提出的“士魂商才”密不可分。成功的现代化都其内在的人格基础,而中国的现代化却缺乏相应的内在人格构建。
该课程于2005年、2010年分别作为公选课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期间作者先后出版了《中人人格论》《义的追寻:转轨社会正义理论形成原理》等专著,这些授课积累为本课程的录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课程上线后,受到了广大校内外师生的欢迎,第一次选课量达到5000多人。这充分说明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和思想得到广大同学们的认同。
《走近国粹——京剧艺术欣赏》:中国大学MOOC唯一一门聚焦京剧的赏析课程
张鹏老师主讲的《走近国粹——京剧艺术欣赏》是关于京剧的一门“全景概观式”课程,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京剧的历史、行当、声腔、伴奏、舞台、道具、流派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国粹京剧艺术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亲近国粹、了解国学,加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该课程是在我校全校选修课“京昆艺术鉴赏”开设5年经验积累基础上建设的,是目前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唯一一门聚焦国粹京剧的赏析类课程。本课程除了由授课人讲授知识外,还精心遴选了近百出京剧经典剧目供学生赏析。目前这门课正在进行第二次开课,累计已有将近4000人选课。
本课程的录制还得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建国先生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国家京剧院、北京戏曲职业艺术学院的相关艺术家、老师也都给与了支持。课程进行期间,授课人还受到“北京幽兰文化基金会”邀请,赴高端人文艺术沙龙——幽兰文化沙龙向首都各名校的人文艺术学者介绍在高校开展京剧赏析课程的经验。本课程也得到美国汉学家、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丹尼尔的关注和支持,并表示愿意就此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授课人也曾受邀指导中国政法大学等学校的京剧活动,受到邀请方的好评。
《“戏”说民商法》:被选定为超星“示范教学包”
陶盈老师主讲的《“戏”说民商法》,有益地配合了民商法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搭建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课程从银屏走向生活,从法律走向人性,通过寓教于乐地讲述法律故事,深度挖掘法治文明的精神与内涵。引导学生从60余部影视作品中的民商事法律现象出发,学习10余部民商事法律规范的基础理论,涵盖了民商法学科前沿课题、司法审判的热点难点和比较法上的经典判例。
课程先后登录中国大学MOOC网、学银在线、超星泛雅、智慧树等平台,选课人数近6000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超星“示范教学包”协助近40位教师克隆建课。除了在法学领域得到认可外,课程还受到高校思政课老师的广泛欢迎,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教师的思政课堂,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的有益素材。该课程作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业课思政建设的典型案例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报道,陶盈老师也应邀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会,与人大师生分享了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有益经验。
《财税法学》:已被应用于校内SPOC教学
何锦前老师主讲的《财税法学》贴近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主要介绍财政法、税法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法律制度,凸显纳税人权利保护和财政法定、税收法定等基本原则和重要理论范畴,覆盖预算制度、国债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各主要税种法制度和税收程序制度等基本内容。课程凝聚了作者十余年财税法授课心得和研究成果。
该课程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深入浅出。该慕课此前已于2019年下半年在泛雅平台上运行,并应用于校内课程的SPOC教学,得到校内学生的一致好评。自2020年4月9日开课以来,更是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广泛认可,目前选课人数超过500人,预计今年6月还将在智慧树平台上线。同时,本课程主讲教师与国内其他学者合作撰写的《财税法学》教材还将于年内出版,这将进一步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
《法律图像的密码》:视角、方法和内容均具革新意义
陈皓老师主讲的《法律图像的密码》是在共同的思想史背景下,解读艺术作品及其内涵的法律历史和思想。在解读法律图像的过程中,课程遵循思想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将古希腊、中世纪、启蒙时代以及现代的法律历史和思想的学习,融于感性的艺术史资源之中。全课程共11章,除第一章导论,介绍图像解读之于法学学习的价值,其余章节皆通过借鉴艺术图像学研究方法,以图像为主体,讲述与之相关的法理学、法律史专题。该课程的视角、方法和内容,对于传统的法律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是革新意义的。
本课程是主讲人自2016年讲授《法理学》《西方法律史》期间,为探索法学理论教学新的教研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具体而感性的资料,学习抽象而理性的知识,参读美学、艺术史学、图像学等著述,逐渐写成的。课程自2020年4月正式上线以来,选课人数已经超过600人。课程讲义10篇,已陆续在《人民法院报》“法律思想与艺术图像”专栏刊发,并在《中国法律评论》等法学刊物的公众号转载,产生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行政诉讼法原理与实务》:中国大学MOOC首个以行政诉讼法为授课对象的课程
兰燕卓老师主讲的《行政诉讼法原理与实务》是中国大学MOOC上首个专门以行政诉讼法为授课对象的课程。该课程对行政诉讼法的重点内容和重点法条进行了讲解,建立了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框架。并且,通过案例、法条、理论的结合,建立符合学习规律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将原理与实务相结合,体现了法学院致力于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不但了解相关的法律和法条,而且能够学会书写行政诉讼的起诉状和重要文书,熟悉行政诉讼案例的分析方法及思考角度。课程在授课中贯穿着最高法院公布的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性案例,带领同学们探索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在后续的课程中,该课程将与本科课堂结合起来,线上与线下互动增效,更好的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课程于2020年5月14日刚刚上线中国大学MOOC,相信一定会得到校内外师生的广泛欢迎。
在教育部大力推进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背景下,如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法学院始终在思考与努力的方向。在学校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和提前培育,六位教师积极行动,精心录制,此次成功上线的这六门慕课,提升了疫情期间学院本科教学实效,也为学院未来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