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四月,教泽绵长。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青年教师队伍建设,4月22日下午,法学院举办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院级选拔赛。青年教师们同台竞技,展现教学风采,学院党委书记张益铭、副院长尹少成、教学督导王德山、教学名师李晓安、谢海霞,分工会主席李璐玲、北京市青教赛二等奖获得者魏庆坡,以及两位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团全程参与。比赛由李璐玲主持。
会议伊始,张益铭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在科研任务日益繁重的当下,教学始终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他强调:“青教赛既是检验教学能力的竞技台,更是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希望青年教师们以赛促教,在比赛中吸取经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历时三小时的比赛中,青年教师们立足各自法学学科特色,精选主题展开教学展示。郝荻教师“最惠国待遇条款”展示中巧用中美关税之争这一社会热点,展现了法律条款的实际应用场景;胡翔教师“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教学中,用“996”“搬砖”“小明”等网络热词吸引听众进入课堂场景;王文娜教师“死者人格权益的保护”一课,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与在座评委展开观点讨论,为课堂注入了冲突性,牢牢锁住各位评委注意力;孙如意教师“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为”授课中,运用课后讨论环节,将课堂内容主题升华,引发听众对于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彭雨晨教师“存款合同”一课讲授中,巧用身边日常物品创设案例情境,让听众置身课堂却仿佛已经身在银行;姚宇教师“春秋决狱”一课的讲授中引经据典,展现了法律史学科的厚重历史底色;季冬梅教师“商标申请注册的在先权利”展示中,插入裁判现场视频,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引人入胜。各位青年教师娓娓道来,充分展现了法学院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比赛结束后,王德山、谢海霞、李晓安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评委意见,为青年教师们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了指导,将赛事价值提升了到新的高度。王德山指出,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集导演、编剧、演员于一身的角色,不仅要设计好课堂的内容及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所授内容,还要有足够的感染力感召力,让同学们有观赏电影般美好的听课体验。另外,在课件设计上,王老师建议参赛教师们的课件内容尽量简化,突出重点,字体适当放大以便于评委审阅。
谢海霞从课程内容设计的角度建议,案例引入的方法体现了法学学科的实践特色,但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比如案例情境是否根植于我国实际、是否能够体现观点的矛盾和冲突等,即使是引用较为古早的典型案例,也要注意引入新观点。
李晓安指出,作为竞技作品,参赛教师们的课堂设计要引人入胜,体现法学学科的特色,展现法律条文背后的人文关怀底色。李晓安老师强调:“法条的背后是现实生活,法学教学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引发听者对于生活实际的深度思考”。
比赛最后,尹少成宣布经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定的比赛结果,季冬梅老师凭借完整的课程体系、生动的课堂呈现摘得桂冠,将代表学院参加学校比赛,胡翔、王文娜老师荣获二等奖,彭雨晨、姚宇、孙如意、郝荻老师斩获三等奖,由学院党委书记张益铭为获奖教师颁奖。
本次选拔赛不仅呈现了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更搭建了青年教师互相学习的交流平台,为提升我院教学质量注入了新动能。
文、图:郭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