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历时一个月(3月22日至4月21日)的第十五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落下帷幕。经过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代表队三轮激烈对决后,我院代表队最终以出色的表现斩获本届竞赛团体二等奖,常海婷、陆艺嘉同学荣获优秀个人奖。
一、比赛介绍
北京市模拟法庭竞赛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承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型省部级法律专业竞赛。比赛由来自北京市公检法的法官、检察官以及实务经验丰富的律师、法学学者担任评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京津冀各大高校法学院系均组队参加。
二、参赛队伍
我院代表队由指导老师高洁、刘迎泽老师,21级本科生廖杰、陆艺嘉、常海婷、隗依慧、陈若熙、刘倩组成。
三、备赛过程
2023年8月初,第十五届北模比赛开始了校内选拔宣传,参赛同学自行组队,开始模拟比赛,以赛代训。2023年11月2日,最终确定本届参赛队员。团队成立后,高洁老师和刘迎泽老师带领队员们进行了模拟法庭针对性训练,大家积极准备、认真学习,在备赛前期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11月3日至2023年11月29日,我校队员分别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完成了三场友谊赛,通过三场友谊赛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庭审技巧和刑事理论功底。
2024年3月22日,比赛开幕式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如期召开,控辩双方精彩绝伦的表演赛让同学们深受震撼。
3月24日,第一轮比赛赛题“掌上明珠案”发布,3月29日,提交辩护意见书,3月30日进行下午场比赛。第一轮比赛我们持辩方,面对来自国内顶尖学府的北京大学赛队,队员们仍抱有满满的信心,全心全意准备脱稿文书、优化询问结构、塑造被告人沈梦的人设,在场上,被告人面对公诉人的讯问不卑不亢,且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辩护人呈献出对证人的精彩追问,并通过口语化的方式脱稿发表辩护词及二轮辩护意见,最终取得胜利,拿到本次赛事的“开门红”。这次胜利为队员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使大家以更自信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比赛。
4月7日,第二轮比赛赛题“惊魂闪崩案”发布,4月12日,提交辩护意见书,4月13日进行上午场比赛。第二轮比赛我们持辩方,面对强劲的对手北师大,我们迎难而上,坚持每天讨论,找准辩点,积极查阅各种论文、案例,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书,队内模拟训练。虽然第二场比赛惜败,但是我们赛后及时复盘,总结了宝贵的经验,调整好心态后迅速投入到第三场比赛的准备中。
4月14日,第三轮比赛赛题“分手情人案”发布,4月17日,提交起诉书,4月19日,提交公诉意见书,4月20日进行下午场比赛。第三轮比赛我们持控方,面对传统强队北理工,我们针对案件特点,从作为和不作为故意杀人双角度进行讨论,力求寻找最有利的指控思路。最后一场比赛,队员们丝毫不敢松懈,从讯问被告、塑造证人到打磨公诉意见、渲染情绪氛围,不断进行尝试和模拟,顺利赢得最后一场比赛的胜利。
2024年4月21日下午5点,同学们齐聚中国政法大学刘皇发学术报告厅出席颁奖典礼,我院代表队荣获本届竞赛团体二等奖,为比赛拉下精彩的帷幕。
四、队员感想
刘倩:一个月的时间仿佛过得很快,犹记得第一天去法大看表演赛,在现场见到了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我欣喜万分。表演赛后两天,我们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备赛过程,每天和老师、队友们待在416,从早到晚,仿佛真的像家人一般。备赛的每一天,尤其是在熬到凌晨两三点,大家都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真的觉得每天过的非常慢且“痛苦”。但是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却觉得异常珍贵,每天和队友们讨论,模拟询问讯问,模拟控辩双方,在高老师和刘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打磨文书,每一天都很充实,也确实学习到了很多。比赛的前两天是最累的时候,经常很晚才能吃上饭,但是好在有老师和队友的陪伴,深挖案件、模拟询问讯问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欢乐,我们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切,在今后的某一天偶然打开相册,又能回忆起这美好的时光。
比赛结束后,自己都有些恍惚,觉得这一个月实在太快了,时常怀念起备赛的日子,怀念和队友们一起翻车库、一起在416吃饭,轮流扮演被告人/证人模拟训练......通过这一次比赛,我学习和成长了很多,也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谢北模让我们相遇!最后,欢迎学弟学妹们积极参加北模比赛!
隗依慧:北模比赛的三周,辛苦与收获并存。六个人一起从赛题下发的那一刻就开始全身心投入,寻找赛题的关键切入点,搜寻与关键案情有关的学术观点,揣摩证人或者被告的人设,撰写和打磨文书。在这个过程中,思路不断被否决,观点逐一被击溃,队内模辩时争得面红耳赤,以及凌晨离开博远楼都是家常便饭。但收获大于困难,我更加了解了在真实庭审中如何将自己的观点有逻辑地输出,并让庭审的参与人愿意听下去。在为一个明显行为不对的被告人辩护时,既要坚定立场,又不能让其他人觉得太过激进和忽略事实。在整个过程中,更加感谢高老师和刘老师的全程陪伴和指导,不厌其烦的指出我们逻辑和文书上的漏洞,带着我们逐字修改文书,对场上的仪态和语调进行指导,对我们来说受益匪浅。同时也感谢学长学姐的鼓励和指导,也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们了解北模、参与北模。
常海婷:用什么来定义本届北模比赛呢?在我眼里是一场带着喜剧色彩的修行,面临苦痛挣扎的时刻是修行的必修课,无论是反复斟酌考量辩护思路或者起诉思路的时候,还是那些没日没夜不断打磨文书及询问讯问的日子,都是对脑力与身心的磨炼。那么为什么还带有喜剧色彩?一是我们每个人,从老师到同学都抱有自信与乐观的心态,面对强劲的赛队及难度递增的赛题,大家虽偶有抱怨,但始终都在按照分工脚踏实地落实各项任务,这种心态让大家在这场磨练当中也学会找到乐趣所在,不至于让这些日子变成枯燥乏味的苦修行,彼此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也都有了更深厚的情谊,变得越发默契;二是即使我们经历了波折,但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回顾整个历程,欣慰大于遗憾,那些苦难让收获变得更加可贵,那些坚持走到最后的日子,使得我们真正看到“拨得云开见月明”的美景,有了我们自己的“月亮”,大概不是十五或十六的一轮圆月,但即使有阴晴圆缺,月光依然会照亮我们的前路。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参与到未来的北模赛事中。
陈若熙:从我第一次接触模拟庭审,参加北模就成为了我在大学阶段的一个梦想,现如今这个愿望得以实现,为期三周的北模比赛结束,感觉就好像是做了一场不愿醒的梦。
从一开始的校内选拔,再到四校友谊赛,以及最后的第十五届北模,我都收获颇丰。不论是体验之前没有体验过的新角色,还是从更加全面的视角去分析案件,都让我明白了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平衡。我们通过赛题,了解到了复杂社会生活下案例的特殊性,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真诚的可贵。与此同时,一次次的讨论,让我们的观点更加清晰;一次次的模拟辩论,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坚定。
贯穿整个比赛过程中的,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是学长学姐们的帮助,也是赛队成员的默契配合。我们在比赛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也收获了一段回忆,一段只属于我们十五届北模成员的美好回忆。
最后,非常感谢老师们给予我们的指导和鼓励!也希望学弟学妹们也能勇敢尝试,积极参加未来的北模比赛!
廖杰:北模不仅仅意味着是为时三周的比赛,更是走出校园前一次难得的庭审实践训练。从23年8月校内选拔赛,到23年11月四校联盟友谊赛,再到24年3月开始的正式比赛,在老师悉心指导下和队友细致磨合中,我不断学习,从最初的慌乱无措,到如今的镇定从容。拿到一个案件,如何迅速发现其中争点,如何站在控辩双方的角度分别立论,如何从证据和法律角度找到对方漏洞并进行有效攻击,在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课上所说的用证据还原法律事实,并在事实和法律中不断穿梭涵摄,最终得出结论。
比赛结束,回到会议室收拾东西时,有那么一刻恍惚,是终于不用熬夜的怅然也是对团队成员和老师的不舍。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庆幸,有老师陪着熬夜备赛,一遍又一遍耐心指出问题;有队友互相包容协作,一起探讨理论知识,演绎案件故事,打磨文书质量,精炼辩论语言。这一过程无疑是精彩、值得纪念的,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积极加入北模比赛,续写属于自己的北模记忆。
陆艺嘉:从宝鼎到北模,模拟法庭见证我的成长。回想起第一次打宝鼎模拟法庭竞赛,我连庭审过程都不太熟悉。至北模最后一场比赛结束,我们整个团队可以分别持两方观点 ,在拿到赛题3天内完成几乎所有准备工作。后续通过老师指导、外校模拟、队内训练等等一遍一遍打磨我们的观点与文书。3次比赛交文书的记忆都非常清晰,我们甚至在规定截止时间前10分钟仍不断调整,其实回想起整个比赛,良好的心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每一次比赛前,老师都会和我们强调要“稳”一点,我觉得这个“稳”不管是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还是上场比赛时,都至关重要。在知晓第一场比赛就遇到北大时,内心还是小小的崩溃了一下,我作为第一场比赛的被告,被赋予很多期待的同时也有很多压力。在比赛当天凌晨2点,我还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人设”以及回答。第二天在去法大的路上,不上场的队员一次一次陪我训练,正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事无巨细的帮我调整讯问回答以及每个环节该说的话,我在比赛开始后一点也不紧张,最终也得到了各位评委老师的肯定。
北模这场比赛,让法律知识突破了文字形式的限制,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与温度。再次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让我收获了如此美好、充实的时光。
五、结尾
北模比赛十五载风雨兼程,首经贸代表队也在一场场北模赛事中变得更加坚强、羽翼更加丰满。这场难忘的比赛,离不开刘迎泽老师和高洁老师的悉心指导与陪伴,离不开学长学姐的支持与帮助,也离不开队员们的默契配合与全身心投入。北模赛队的全体队员都将铭记这场比赛,对学校、学院、各位老师、学长学姐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期待我校法学院代表队在下一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