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0日中午,经济法学科在博远楼416会议室开展第二十次学术沙龙活动。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的主题为“ESG视阈下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制度的法理基础与中国路径”,由彭雨晨老师进行报告。何锦前老师主持本次活动,贺燕、孙天承、胡翔、褚睿刚、杨宜菲等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
首先,何锦前老师介绍了本学期学科沙龙的整体安排以及本次沙龙的主题。
之后,彭雨晨老师对文章的核心问题、写作逻辑等作简要介绍。受性别偏见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女性代表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随着ESG理念广泛传播,实现董事会性别多元化正成为ESG领域的焦点议题。在ESG视阈下,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制度的法理正当性来源于效率价值和平等价值,其不仅能够改善公司治理,而且有助于践行实质平等理念。与我国鼓励自愿实施模式不同,域外董事会性别多元化促进措施主要以“遵守或解释”模式和配额模式为主。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自治环境尚不成熟,因此我国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制度宜选择配额模式,并构建由目标设定类规则“群”、适用范围类规则“群”和目标保障类规则“群”共同构成的制度体系,进而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平等可持续发展。
随后,针对彭雨晨老师的报告内容,与会老师进行了气氛热烈的评议。何锦前老师认为文章需强化论证在中国实施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制度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褚睿刚老师认为文章法理基础和模式比较两部分的逻辑结构还有待完善。贺燕老师认为文章标题应限缩到上市公司范围内,同时法理基础部分的部分表述需要完善。杨宜菲老师认为中国路径部分应加强论证为何“遵守或解释”模式不适合中国。孙天承老师认为法理基础部分可补充女性行为经济学视角,论证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促进作用。胡翔老师认为文章小标题还可以再打磨,建议部分可结合《公司法》《证券法》展开论述。针对与会老师提出的建议,彭雨晨老师一一作出回应和交流,并对各位老师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是经济法学科在新学期组织的首次论文交流活动,各位老师在沙龙中积极参与,认真评议,互相交流,气氛融洽。学术沙龙活动有助于在经济法学科内部营造轻松、合作、向上的学术氛围,并帮助老师们更好打磨论文质量。
(文:彭雨晨;图:何锦前、贺燕、胡翔、杨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