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5日,文法讲堂第三讲,以“汉语法学意味着什么”为主题的讲座在博学阶梯教室拉开帷幕。本次讲座由法学院和文化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特邀请清华大学著名法学家许章润教授担当主讲人,法学院院长喻中教授主持讲座。法学院副院长米新丽教授、副书记张益铭以及翟业虎副教授等出席讲堂。
讲座伊始,许章润教授便围绕此次讲座的主题引出问题:汉语法学意味着什么,这一开门见山、把汉语与法学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立刻吸引了在场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讲座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之中增添一丝乐趣.带着这个问题,讲座围绕着各国语言与汉语、汉语自身的发展和汉语与法律的关系展开讲解,同学们受益匪浅。
许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解了各主要国家语言伴随其经济政治等发展情况的变化过程,从17世纪到1815年的地中海文化,以及1815至1918年的英国文明,再经历1919至1945的英美共治,到今天的美国拥有无可争议的强大势力,体现出各国语言伴随着国家的兴衰而走出属于自己的轨迹。就如今而言,强国美国的语言被大约100个国家广泛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这使通用英语的国家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对于汉语来说,虽然使用它的人口多,可是范围却小,且缺乏应有的地位,在与英语的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英语被普遍使用无疑对其它国家的语言包括汉语无疑是一种抑制,一种语言的强大势力使其它种类的语言的文明性被淹没,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演变。
紧接着,许教授为我们讲述了汉语中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许教授表示普通话被当成中国唯一的官方语言,使各种方言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普通话不能表达所有意思而且方言的幽默感和其承载的意义也是普通话无法替代的。语言是文化存在的家园,是文化传承的工具,在历史发展中承载科技法律,使得人们的内心的想法得以表达方言比其普通话也能完成这些任务,让我们认识到传承保护方言的重要性。针对汉语的讲解,许教授从日常的汉语中跳脱出来,升华了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为我们讲解了中国法官的地位问题,以及中国名法典未来的发展之路。
最后,许教授说道:“中国未来法律的转型,中国法学的发展,都是我们21世纪青年应承担的重任,以此勉励我们大学生好好学习法律知识。讲堂落幕,喻中院长对本次讲堂做了总结,鼓励我们法学的同学能多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对汉语与法律进行研究,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文:法学院学术部马丝雯
图:法学院宣传部李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