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行政团队
    院务公开
  • 师资队伍
    现任教师
    荣休教师
    永远怀念
    客座教授
    校外导师
  • 党建引领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建通知
    党建风采
    师德专栏
    主题教育
    党内法规
    工会之家
  • 本科生培养
    教务信息
    本科通知
    教学制度
    培养方案
    实习实践
    教学成果
  • 研究生培养
    教务信息
    研究生通知
    教学制度
    培养方案
    特色课程
  •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通知
    科研制度
    科研机构
    成果观点
  • 合作交流
    交流活动
    交流项目
    规章制度
  • 招生工作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博士生招生
    高级研修班
    博士后
  • 学生园地
    团学风采
    学生通知
    规章制度
    发展辅导
  • 校友风采
    经贸岁月
    首经贸法律人
    活动剪影
    校友捐赠
  • 文档下载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行政团队
    院务公开
  • 师资队伍
    现任教师
    荣休教师
    永远怀念
    客座教授
    校外导师
  • 党建引领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建通知
    党建风采
    师德专栏
    主题教育
    党内法规
    工会之家
  • 本科生培养
    教务信息
    本科通知
    教学制度
    培养方案
    实习实践
    教学成果
  • 研究生培养
    教务信息
    研究生通知
    教学制度
    培养方案
    特色课程
  •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通知
    科研制度
    科研机构
    成果观点
  • 合作交流
    交流活动
    交流项目
    规章制度
  • 招生工作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博士生招生
    高级研修班
    博士后
  • 学生园地
    团学风采
    学生通知
    规章制度
    发展辅导
  • 校友风采
    经贸岁月
    首经贸法律人
    活动剪影
    校友捐赠
  • 文档下载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屈向东老师就网络暴力入法问题接受北京商报直播采访

发布时间:2023-07-02

  近期,我院屈向东老师接受北京商报直播采访,就网暴入法的问题提供专业意见。

  为何在当前治理网络暴力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仍未能对网暴者形成有效约束?就这一问题,屈向东老师指出原因在于立法不专、规则不够。“立法不专”是指我国打击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定,散见于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范中,且少数条款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这种立法模式严重影响了上述规则的治理效能。 而“规则不够”是指当前法律法规对于一些网暴行为尚存在规制空白。同时也存在“维权困难”的原因。除侵权主体认定难、违法证据取证难以外,网暴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在事实上也难以确定。再次,“滞后性明显”也影响了法律实效。

  网暴是否有必要专门立法?网暴立法仍存在着何种困难?对于上述问题,屈向东老师指出,首先,基本概念存在争议。对于什么是“网络暴力”仍存在一定分歧。例如当暴力行为从线上走入线下,是否仍属于“网络暴力”之范畴就有不同认知。部分观点认为,此类线下暴力行为与传统刑法调整对象并无二致,不应当属于网络暴力之概念范畴。其次,平台责任之边界难厘清。网络平台就网暴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边界位于何处仍存在争议。一些网暴事件的产生可能具有随机性,并非绝对的规律性分布,要求平台对非明显互联网言论进行实质审查,也可能不合理增加其合规义务。最后,社会公众对于网络暴力之侵害后果尚未形成有效共识。实践中,仍有少数网络用户错误地将侵害后果归咎于受害者自身、发出“玻璃心”等错误言论。

  如果无法实现专门立法,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之上对于治理网络暴力治理有何种建议?就此问题,屈向东老师表示应当联合多元主体实施协同治理。首先,网络平台应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事前预防功能。由于大量的网暴言行发生于网络平台之上,网络平台不应缺位。其次,监管部门应发挥好合规指引功能。政府要通过执法活动,为广大用户、网络平台提供合规指引。再次,司法机关要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受害人寻求司法救济提供适度、合理的帮助。最后,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上网的守法理念。引导广大网民形成守法有德的网络理念,“口嗨有后果、守法记心间”。通过法律治理与自我约束并重,从而构建我国良好的网络互动生态,从源头杜绝网络暴力态势的进一步蔓延。

  

 

  

  撰稿:贾文怡

转发

Copyright©202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4629号

文保网安备案:1101050002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花乡路口121号

邮编:100070

E-MAIL:law@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