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下午,法学院民商法学科研讨会在博远楼406会议室举行。本期活动邀请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吕来明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张钦昱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高丝敏副院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朱晓峰教授、《经贸法律评论》编辑部王乐兵主任、《法学杂志》刘宇琼编审、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邓矜婷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赵精武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范志勇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唐林垚助理研究员围绕“数字时代的民商法:理论创新与制度构建”主题进行研讨。法学院张世君院长、科研处郑文科副处长、法学院陶盈副院长,陈磊、刘亚东、张娜、季冬梅、徐化耿、王文娜、张爱桐、孙宝玲等教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共包含两个环节。在第一环节中,陶盈副院长对参会嘉宾进行介绍并对各位专家到来表示欢迎;郑文科副处长发表致辞,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再次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感谢。
第二环节为主题研讨,此环节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以“数字时代民商法的理论创新”为主题进行研讨,由刘宇琼编审主持,王乐兵主任与谈,赵精武副教授以“数字经济背景下民商法学研究范式的审视与创新”为题,对民商法学和数字法学间的研究现状以及民商法学回应数字经济的基本方式等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吕来明教授以“数字法学构建中人才培养的理念”为题,针对数字法学的发展层面、需要关注的特点以及民商法学科面临的挑战等内容进行梳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范志勇教授以“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破产法学理论创新与制度建设”为题,结合破产法学进行研讨,主要针对破产前的困境企业预警机制和破产后的信息保护等问题进行介绍并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总结。张娜老师以“应用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判断”为题,由专利复审无效案件为例,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步骤和其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审查要点等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王文娜老师以“数字化与家庭法”为题,对数字化和家庭、家庭法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进行简要概括,并以具体问题为思考出发点,从婚姻家庭法、著作权法、侵权法、立法论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得出结论。张钦昱教授以“元宇宙治理的交叉学科视角”为题,对元宇宙原发问题、内生问题和耦合问题的法治治理,元宇宙法治治理的基本愿景和范围边界进行介绍,从民商法、经济法以及人权法等交叉学科视角探讨元宇宙的治理问题。与谈人王乐兵主任指出要以正确的逻辑进行数字法学的研究,同时也需关注传统民商法和公共管理关系方面的问题。
第二单元以“数字时代民商法的制度构建”为主题,由朱晓峰教授主持,唐林垚助理研究员与谈。邓矜婷研究员以“数字司法中类案判断标准探究”为题,对类案相关的法学知识体系、数字司法中类案判断标准的构建及完善、类案标准相关规定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张爱桐老师以“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为题,对数字权力对基本人权的全面影响、数字经济背景下未成年人权利保护面临的新挑战以及未成年人“六大保护”的健全和发展进行讲述。孙宝玲老师以“程序化交易中的操纵市场行为认定”为题,对操纵市场认定的难题、交易方式转变带来的难题进行介绍,并对操纵市场类型化的解决方式进行了讲述。刘亚东老师以“如何培养数字经济时代的法治人才--以民法学为例”为题,从授课理念更新、授课内容更新、科研思路更新三方面对法治人才培养的具体面向做出了介绍。季冬梅老师以“从知识产权到数据要素:AIGC相关制度困境的化解”为题,聚焦人工智能生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如何运用传统理论解决问题和AIGC技术中从知识产权到数据要素的视角转变进行介绍。高丝敏副院长以“数字化时代的公司治理转型”为题,对被代理人成本理论视域下股东赋权主义的现实障碍、公司法中股东赋权规则的构造和赋能规则的缺乏、区块链公司治理和股东“赋能”的进路进行介绍。与谈人唐林垚提出应对法律中的具体问题做出回应,并且法律应当对技术进行理性回应。
第三单元为自由发言与会议总结,由徐化耿老师主持,张世君院长总结。徐化耿老师指出法律研究应落回技术,并且对民商法学界的学术大咖表示敬意。张世君院长对举办此次研讨会的原因进行了介绍,提出数字经济将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注重对此问题研究的同时也要与自我研究相平衡,并再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刘朝阳
图:徐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