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我校国际法学科的繁荣发展,增进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互动,更好地追踪学术前沿,共同成长与进步,经国际法学科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决定将定期举办国际法前沿问题学术沙龙活动。每期沙龙由一位国际法教师主发言,其他与会师生自由进行互动、交流与讨论。沙龙内容聚焦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前沿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主题研讨等。
2022年10月26日下午,第一期学术沙龙在我校博远楼4号会议室召开,国际法专业教师及研究生共同参与。本期沙龙,由青年教师郝荻博士主讲,其围绕近期撰写的学术论文展开汇报。
郝荻老师从当前的世界经贸体系现状为大家讲解选题的背景,她认为,当前全球治理的格局已有多中心化趋势,但目前对于多中心化的研究不够系统,所以有必要对其深入发掘,同时要警惕扁平式的治理模式。然后对比新旧国际经贸秩序、治理结构说明多中心世界经贸体系的发展趋势,详细讲解了多中心体系的构成、影响、优劣等,最后阐明如何构建多中心的世界经贸体系治理框架,包括制定相关的协议、强化大国协调机制、建立区域与多边的贸易协定接口。
郝荻老师报告完之后,其他参会老师就该篇论文发表意见。谢海霞老师首先对论文的写作视野开阔表示肯定,但认为应该考虑写作的思考角度,对于论文的内容是否需要拆分细化给出了建议。
朱路老师对论文选题的宏观性表示赞扬,认为论文在研究方法、观点创新方面都有可取之处,对内容与国际法、国际关系的联系度作了分析。
李璐玲老师则肯定了论文研究的学科交叉性,但认为可以丰富一下国际法色彩。
张建老师从概念的界定、思路调整等方面给出建议,认为还可以进行完善。
张金矜老师与朱路老师观点较为相同,也认为可以对国际法的内容丰富一些,对相关概念的界定需要准确。老师们的交流探讨,让大家对于世界经贸体系的多中心趋势有了更多的了解。
通过此次的学术沙龙,不仅锻炼了大家对于国际法学术问题思考、探讨的能力,而且令与会师生对于国际法的前沿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在论文的选题、写作等方面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文/时健
图/杨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