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法律经济学专业)
学院 | 法学院 | 专业 | 法律经济学 | ||
答辩人 | 4人 | 答辩时间 | 2025年5月21日8:30博远楼406 | ||
答辩委员会成员 | 姓名 | 职称/博硕导 | 工作单位 | 所在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 在委员会中担任的职务 |
张 生 | 教授/博导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法学 | 答辩委员 | |
沈宏亮 | 教授/博导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经济学 | 答辩委员 | |
曹静韬 | 教授/博导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经济学 | 答辩委员 | |
刘承韪 |
教授/博导 | 中国政法大学 | 法学 | 答辩委员 | |
李晓安 | 教授/博导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法学 | 答辩委员 | |
答辩秘书 | 王文娜、牛正浩 | 中级 |
答辩名单
答辩学生 | 姓名 | 学号 | 专业 | 答辩题目 | 导师 |
杜云 | 12018210075 | 法律经济学 | 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监管研究 | 喻中 | |
高睿思 | 12020100099 | 法律经济学 | 绿色食品消费者权利保护的法律经济分析 | 张世君 | |
路禹臻 | 12022100107 | 法律经济学 |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法律规制 | 尹少成 | |
赵福乾 | 12022100108 | 法律经济学 |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债务幻觉效应的规制研究 | 何锦前 |
一、答辩学生:杜云
1.学位论文简介
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一种去中介化的金融科技新业态,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市场边界、行业边界,使得其金融风险呈现出新特点新内容,并暴露出现有监管能力的不足和监管手段缺失等问题。本文以交叉学科研究视角,从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监管出发,在有限理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行为监管理论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实践及司法实践,深度剖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特性、风险类型、风险诱因及我国现有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制度的不足,而后借助制度经济学分析工具,通过成本收益权衡下监管中各主体之间的博弈策略均衡分析,研究和探讨如何寻找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对监管制度优化展开理论分析,并探讨论证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监管制度的优化路径。
2.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
[1]杜云.运用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人民日报(理论版),2019年11月19日。
(2)课题研究
[1]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研究》(项目编号:2016BFX003),负责课题申报及课题报告撰写,2020年6月完成结项。
[2]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法律监管研究》(项目编号:2016G004),负责课题申报及课题报告撰写,2020年6月完成结项。
[3]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监管研究》(项目编号:2022BFX010),负责课题申报及课题报告撰写,2025年4月完成结项。
二、答辩学生:高睿思
1.学位论文简介
随着人均收入提高,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增强,绿色食品因其无污染、营养高等特点受青睐。其较高售价带来利润空间,使假绿现象泛滥,侵害消费者权益。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绿色食品消费者保护立法欠缺,消费者取证难,认定经营者欺诈困难。本文采用法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界定绿色食品消费者权利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企业“假绿”原因、危害及政府行为选择,得出企业漂绿受多方因素影响。针对保护不力的现状,提出专门立法的必要性和特殊性,探索具体保护程序。法理上,加强专门立法规范实体权利;程序上,加强欺诈救济、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强化市场监督等。此外,文章还提出设定价值溢出权、扩展公益诉讼范围、完善追溯制度等创新点。
2.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
[1]高睿思(一作):《环评信用监督及“信用环评”机制的构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23年第6期。
[2]高睿思(二作):《论税务机关行使破产申请权的若干思考》,《税务研究》(CSSCI期刊)2023年第2期。
[3]高睿思(一作):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支持效果分析,Ruisi Gao, Hongfang Han, Xueting Zeng, Xinyu Zhang and Xuejing Yang. An Analysis of Legislative Support Effect for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Carbon” Goal in China. Sustainability 2023, 15, 10166. 27th June, 2023.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3390/su151310166 (SSCI)
三、答辩学生:路禹臻
1.学位论文简介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公共数据作为数据的主要类型之一,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潜能巨大。如何在确保公共数据价值最大化开发的同时规范公共数据市场有序运行,已成为当下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2025年《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规范(试行)》发布,各地方也先后制定了相应规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已经被国家确定为发挥公共数据价值的一项专门制度。不过,现行关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立法体系并不能有力保障公共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挥,其在基础规则、主体规则、运行规则和监管规则等方面的规定均存在明显缺陷。对此,本文从法律层面对相应规则予以建构、完善,从而实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良法善治。
2.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
[1] 尹少成, 路禹臻. 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数据信托制度的构建[J]. 东南法学, 2023(02): 59-74.(CSSCI)
[2] 尹少成, 路禹臻. 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信息删除权的构建[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3(05): 23-33.(CSSCI)
[3] 尹少成, 路禹臻. 2023年, 这些法规文件明确了保密要求[J]. 保密工作, 2023(12): 14-17.
[4] 路禹臻. 政府数据开放背景下中医药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J]. 医学与法学, 2024, 16(03): 81-87.
四、答辩学生:赵福乾
1.学位论文简介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党和国家要求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法治问题。本质上,地方政府债务属于纳税人未来需要承担的税收。不过,对于我国当前不断扩张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普通纳税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背后的成本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种乐观的债务幻觉,从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扩张和风险增大表现出漠视甚至纵容的态度。当然,这种债务幻觉并不是纳税人主动希望产生的,而是受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中某些因素的影响被动产生的。那么,到底是哪些制度性因素导致纳税人产生了债务幻觉,又应当采取何种手段予以规制呢?这些制度性诱因的发现和规制,构成地方政府债务法治化的具体进路。
2.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发表论文
[1]何锦前,赵福乾.公益性税务举报诉讼还有未来吗?[J].经济法论丛,2024,44(02):260-276.(CSSCI集刊)
[2]何锦前,赵福乾.论税收法定原则的强度[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02):41-50.(CSSCI)
[3]赵福乾.民法典视域下第三人代缴税款的性质解释与规则构建[J].经济法论坛,2023,31(02):125-139.(CSSCI集刊)